髖關節發育異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是一種與出生有關的髖關節發育性病變,是由胚胎期髖臼發育缺陷和遺傳因素及出生后分娩期的機械因素以及襁褓方法不當所造成的髖關節的畸形。
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左側約為右側的2倍,雙側約占35%。DDH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髖關節發育不良,該病的危險因素有女孩、第一胎、多胎、有家族史者;胎位不正如臀位、羊水少;有足部跖內收畸形或肌性斜頸等;錯誤的襁褓方式(如蠟燭包)。
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新生兒期單側脫位患兒早期可以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但特異性不強;一側髖關節內收。雙側脫位患兒會陰部變寬。此時體格檢查至關重要。
出生后兩周至三個月甚至更大的單側脫位患兒有下肢不等長,行走期患兒有跛行步態、鴨步。
股骨頭出現骨化中心之前(男孩5-7個月,女孩3-5個月)X-ray檢查意義不大,6個月以內嬰兒主要依靠超聲檢查。股骨頭骨化時,超聲檢查可靠性低于X-ray檢查。
超聲檢查的優勢十分明顯:①特異性和敏感性高,均大于90%,假陰性少;通常來講,超聲波圖像的改變要早于X-ray②對脫位、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都可以診斷;③可對DDH的治療進行動態觀察,尤其對于支具或吊帶治療完全性脫位兒童的髖關節復位能力和穩定性的監測有顯著的指導作用,能及時有效地施行不同的治療方案。;④沒有放射損害.
在美國醫生都會建議新生兒3-4周之后行常規超聲檢查。
如果在42天之前就篩查出來并加以矯正,治愈率能達到95%以上。超聲檢查最佳時間:出生后4-6周。
市婦保超聲科2015年就開展了新生兒、嬰幼兒DDH的超聲普查,以便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撰稿 楊葉】